新聞網訊 4月2日,中央民族大學“引航大講堂”第七講在海淀校區開講,著名語言學家馬真先生、陸儉明先生應邀走進大講堂,共同為師生們帶來精彩的學術報告。講座由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陳天序、文學院教授翟燕主持,國際教育學院婁開陽、曾立英兩位教授與談。豐臺校區部分院系學生在線參會學習。

講座在熱烈的氛圍中開場,馬真先生以“在語言研究和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比較的方法”為學術報告主題,通過對“只、都、凈”以及“對”與“對于”等虛詞的細致對比,清晰地展現了比較方法在語言研究中的重要性。馬真先生強調,在語言研究和教學中,要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靈活運用比較方法,深入挖掘語言規律。

陸儉明先生以“推進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前提、目標及其深化路徑”為題發表演講。他從對“語法”和“語法研究”的理解切入,梳理了國內外相關定義,提出自己對廣義語法和狹義語法的見解,并著重指出語法研究要聚焦語法意義和語法形式的對應關系。他認為,目前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尚未構建起完全貼合漢語實際的語法系統,鼓勵研究生們在今后的學術道路上勇于探索、不斷鉆研。這一觀點讓在場的研究生們深刻認識到自身肩負的學術使命。


在互動環節,師生們就漢語語法研究的難點以及教學實踐中的困惑等方面向兩位先生提問。陸儉明先生和馬真先生耐心解答,他們的回答專業且富有啟發性,為師生們撥開了學術迷霧,進一步拓展了大家的研究和教學思路。婁開陽表示,馬真先生對比較方法的闡述使其深受啟發,在今后的語言研究中,將更加注重運用這種方法去挖掘語言現象背后的本質;陸儉明先生對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思考,則為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動力。曾立英認為,兩位先生的講座內容豐富且實用,對國際中文教育教學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在教學方法的創新和語法體系的完善方面,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

“引航大講堂”是研究生院為助力高層次學術創新型人才和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而打造的學術平臺,致力于邀請國內外學術名家和業界專家來校講學,讓師生能緊跟學科前沿動態。未來,將繼續發揮“引航大講堂”的平臺作用,邀請更多學術大家來校講學,為師生們創造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助力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