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 6月20日,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2024級本科生前往中國農業大學涿州教學實驗場開展第一階段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勞動教育活動開班儀式及作物種植體驗。

開班儀式上,中國農業大學涿州教學實驗場實驗場場長段副場長李軒復向同學們介紹了基本糧食作物、糧食安全現狀及基地建設特色,希望同學們能在此次勞動教育中體悟到農業生產的不易。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崔雅滿表示,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在設計勞動教育實踐方案時,特別注重建設以學生為主體、以社會為依托的勞動實踐體系,創新勞動教育機制,注重教育實效,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代表、2024級孝通1班的王一銘同學表示,身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的一份子,我們應該全身心參與到廣大群眾的勞動生產中,在實干中磨煉意志,在篤行中提升自我。

隨后,李軒復、崔雅滿共同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勞動實踐團授旗,勞動教育活動正式開始。






同學們懷著對農耕文化的好奇與向往,投入了獨具特色的“耕讀課堂”。在田間地頭,大家手持農具,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學習翻地技巧,掌握起壟要領,認真聆聽施肥方法和播種要點。通過親身體驗農事勞作,深刻體會農耕的艱辛與糧食的來之不易。在農具體驗環節,從玉米脫粒、石磨碾粉,到現代膨化技術展示,同學們既驚嘆于傳統農具的巧思,又感受到農耕文明的智慧傳承;講解老師帶領大家系統認識各類作物,將理論知識與田間實踐生動結合,通過對比傳統與現代加工方式的差異,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農業技術的進步,完成了一場跨越古今的農業文化探索之旅。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本次勞動實踐活動充分發揮了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功能,將思政教育、通識教育與勞動實踐有機融合,讓同學們在躬身稼穡中深刻體悟“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真諦。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推動形成勞動實踐教學新格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更多青年學子在勞動中錘煉品格、增長才干,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