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 日前,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的師生們走進金秀瑤族自治縣六巷鄉,開展了一場兼具學術深度與實踐意義的田野調研。作為學院“問道求識 續探八桂”暑期專業實習的重要環節,此次活動讓師生們在近距離觸摸瑤族文化脈搏的過程中,深切感受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與蓬勃發展潛力。

到六巷鄉大嶺村了解個體民宿經營情況和生活改變。
六巷鄉的自然風光與文化底蘊,給參與調研的師生們留下了深刻印象。2024級社會學研究生陳儀真用“秀美、深厚、充滿希望”三個關鍵詞概括了自己的感受,“希望社會學的學子不斷地回望費老的步伐,不斷關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對于瑤族傳統文化的豐富性,2024級人類學研究生宋澤令有著切身體會。他將調研焦點放在當地瑤族文化傳承上,在深入調研走訪中發現,六巷鄉大嶺村所在的區域孕育了黃泥鼓舞、石牌律、白馬舞等十幾項自治區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到六巷鄉大嶺村了解民宿產業發展情況。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24級人類學研究生宋澤令:“我主要關注的議題是瑤族的傳統文化,來到六巷之后發現瑤族的傳統文化特別豐富,包含了黃泥鼓舞、石牌律、白馬舞等十幾項縣、市、(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的傳承與發展都值得我們民族學與社會學的學生跟隨費老的腳步。開展進一步的深度調研?!?023級民族學班的金神鋒,則從大嶺村的日常圖景中,讀懂了費孝通先生“美美與共”理念的生動實踐。

到費孝通紀念館參觀學習。
“歷史的課題等待回應,時代的議題正在召喚。”23級孝通班本科生李梓瑋的話語,道出了同學們的共同心聲。他表示,此次調研讓大家更清晰地認識到民族學與社會學學子的使命。
據了解,此次大嶺村調研是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暑期實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師生們通過實地走訪、與村民深入交流等方式,結合當地在民族文化保護、農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實踐,不僅為后續學術研究積累了豐富素材,也為助力金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青春智慧與學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