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鼓舞斗志、砥礪奮進,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之年,學校黨委對100名優秀共產黨員、30名優秀黨務工作者、28個(其中,二級黨組織3個,黨支部25個)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了表彰。這些我們身邊的榜樣們,在全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后勤保障等各個崗位上立德樹人、擔當實干。他們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把平凡做成了標桿,在年復一年的奉獻里將責任書寫成使命,以最樸素的行動詮釋著“優秀”的模樣。這份堅守與執著,匯聚成推動學校事業發展、奮力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磅礴動力。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優秀共產黨員——哲學與宗教學學院王海鋒老師的故事!
每個星期四的夜晚,當校園漸漸安靜下來,哲學與宗教學學院的那間會議室,總是燈火通明。這束光,吸引著一群年輕的哲學愛好者——王海鋒老師指導的“美道慎行”學術共同體的本碩博學生們。無論線上線下,這里都是他們每周心之所向的時刻。從2019年9月至今,這場名為“大美哲學”的讀書會,已悄然走過了92期。


這束持續了四年的燈火,源于中央民族大學知行講席教授、哲學與宗教學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王海鋒老師的一個樸素想法。
從中國社會科學院來到中央民族大學任教之初,他意識到與新一代學生之間可能存在“代溝”。于是,他主動請纓擔任了2019級哲學專業的班導師,而“大美哲學”讀書會,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王老師常對學生說:“只有扎實的文獻積累,才有思想積累和思想發明?!?讀書會成為了他育人的主陣地:分享經典文本的深邃,交流生活中的體悟,探討論文寫作的心得,在思想的碰撞與交融中共同成長。
這份耕耘結出了碩果:他所帶的2019級哲學班40名學生中,有13名成功保送或考取了國內一流高校繼續深造。在王海鋒老師成為碩博導師后,“大美哲學”讀書會也變成了連接師生、錘煉思想的寶貴平臺。

對于王海鋒老師而言,教書育人是天職。他所擔任的《哲學導論》,是面向大一新生的“入門課”,能不能讓學生喜歡上“哲學”,并逐步從“常識化”的哲學思維躍遷到批判性的反思思維,是直接檢驗這門課程是否有效的關鍵。作為吉林大學孫正聿教授的弟子,他以孫先生的經典《哲學通論》為藍本,精心設計課程,力求“激發理論興趣、拓寬理論視野、撞擊理論思維、提升理論境界”。
2024級強基計劃哲學專業本科生唐祥耀說道:“王海鋒老師的《哲學通論》打破了我對哲學“教條背誦”的刻板印象,他用生活案例引導我們‘以小見大’,培養批判性思維;引入高清海先生的‘笨想’方法,鼓勵我們懸置成見、獨立思考。他幽默犀利的語言讓艱深理論變得生動,點燃了我們對智慧的熱愛和思想自主生長的火花。”
“王老師對我們的指導,格外強調‘過程培養’和因材施教,他會根據我們的興趣和學術前沿,指導我們撰寫項目書、論文及學位論文”,2021級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陳浩迪說道。從選題、查資料、搭框架到邏輯論證、語言表達,王海鋒老師幾乎是“手把手”地引導學生學會做研究、學會做人。如今已有近10名學生獲得并完成大創項目,5名碩博研究生獲得校級科研項目,指導的2022級碩士生王睿同學的畢業論文獲評校級優秀,并成功考入東南大學攻讀博士。
2022級哲學專業本科生劉宇航說:“王老師認真負責,治學嚴謹,更關心我們的生活。他經常走訪宿舍、組織座談,真誠傾聽我們的困惑,盡力解決困難。他是我們都非常愛戴的良師益友。”

王海鋒老師的學術研究,始終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他將“構建中國自主的哲學知識體系,是新時代學術理論工作者的時代使命”作為己任。為此,他聚焦“書寫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學術史(1978-2018)”“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資料整理及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史及其知識體系構建”等重大議題展開研究,將取得的研究成果積極轉化為資政育人的理論資源。
同時,他積極圍繞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凝練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的研究方向,申請并獲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唯物史觀視域中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辯證思維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課題,發表《以中華文化認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等論文;參與撰寫《中華民族共同體哲學理論》、統籌《中華民族與現代中國的建構》《宗教中國化導論》等九門教材的編寫;承擔校級通識課《中華文化》的講授等,在學理層面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貢獻力量。
每周四的燈火,映照著思想的交流。92期的堅持,是王海鋒老師對教書育人一份質樸的用心。在追尋“大美哲學”的路上,他與學生們一起閱讀、思考、成長。這盞燈,還會在每個周四的夜晚,繼續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