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 金秋啟新程,團結譜華章。9月8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學舉行2025年開學典禮。校黨委委員、校領導強世功、石亞洲、楊慕云、王雄軍、呂岱瀛、馬林濤、姚佳琳、關凱、彭勇、趙麗芳分別在海淀校區、豐臺校區、海南校區出席典禮。8000余名2025級本碩博新生懷揣夢想與激情開啟人生新征程。











儀式前,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廣場合唱團的師生代表,為現場新生演唱了《松花江上》《太行山上》《保衛黃河》《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經典歌曲。



在莊嚴的升旗儀式后,開學典禮隨之啟幕。

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強世功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2025級新同學致以熱烈歡迎。他在致辭中指出,作為“中華民族的大學”,我們要始終牢記學校的辦學初心和歷史使命。1941年,學校前身延安民族學院誕生,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團結”二字,期許各族兒女團結起來,從多元凝聚為一體,共同締造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明天。中央民族大學賡續延安窯洞的紅色血脈,匯聚美美與共的文明星火,更承載中華民族枝繁葉茂、生生不息的深沉期望。
強世功指出,新同學進入中央民族大學的第一天起,就要自覺地傳承中華文明,承擔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使命。要筑牢成長根基,將個人理想融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以經典為舟、實踐為槳、心性為海,在日復一日的學習與生活的淬煉中鑄就頂天立地的偉大品格;要打開成長空間,充分利用大學賦予的自由空間和廣闊舞臺,沖破身份認知的局限,打開跨學科、跨院系的學習空間,拓展職業發展的版圖,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答卷上寫下屬于自己的精彩答卷;要培養創新勇氣,當人類步入數據智能的拐點,西方式現代化敘事日漸式微,科技革命呼嘯而來,必須構建新的理論體系、話語體系和知識體系,闡明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哲理、道理和學理。
典禮由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楊慕云主持。

典禮上,在校生代表、教育學院2024級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解辰龍以“看見、力行、扎根、使命”四個關鍵詞,把六載民大歲月凝成一份饋贈:價值塑造、知行合一、文化浸潤與歷史擔當。他還以此寄語同學們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勇擔重任、綻放青春。

本科生新生代表、新聞與傳播學院阿旺曲珍以收到錄取通知書時家鄉的歡慶為引,感恩黨和國家為邊疆民族地區學子鋪就求學坦途。她向全體新同學發出邀約,勇擔使命、求真創新、包容共美,用專業所學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以“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回應時代厚望。

本科生新生代表、海南國際學院李世豪把“美美與共、知行合一”化作一把鑰匙,闡述了校訓精神在海南校區的生動體現——既是多元一體文化交融的實踐熱土,也是服務國家戰略、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要舉措。他號召新同學扎深專業之根,淬煉過硬本領,以家國情懷與創新精神服務社會、激蕩時代。

留學生代表、法學院法國籍2025級碩士研究生安娜結合童年中國記憶與四載中法教育合作經歷,表達了對中國文化及深耕中法文化遺產保護法律的濃厚興趣。她希望各國新同學珍惜民大學習機會,讓友誼在心底抽芽,讓人類命運共同體向未來鋪展。

教師代表、舞蹈學院古麗米娜?麥麥提教授圍繞學校使命與校訓精神,與新同學探討了成就理想自我等重要課題。她指出,“美美與共”體現在尊重差異、欣賞多元,鼓勵新同學在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行合一”則強調將認知轉化為實踐,鼓勵新同學通過專業學習與通識教育,錘煉真本領、涵養健全人格,不斷提升感知美、創造美的能力。
















開學典禮在海淀校區、豐臺校區、海南校區同時設有會場,并以線下線上方式舉行。(攝影/馬丹妮,葉華權,亓慶琳,李金原,藍瀾,王詩琳,楊堯文,廖南喬,徐子杰,謝雨孺,張成翔,秦一博,郝文博,焦旸,周韋憬鵬,賈佳羽,唐子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