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全會高度評價“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民大校園里,全校師生熱切關注全會盛況,交流學習心得和分享學習體會。大家一致表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錨定目標、挺膺擔當,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貢獻民大力量。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兼區域國別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 張敏: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重要歷史節點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十四五”時期,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攻堅克難,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在國際學術交流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世界各國對中國發展的高度關注。許多學者高度評價我國在科技創新、社會經濟和民生福祉等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并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經驗不僅造福了中國人民,也為推動世界和平與共同繁榮注入了強大動力。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建議》,科學繪制了“十五五”時期的發展藍圖,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引導青年學生深刻理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堅定制度自信,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同時,要瞄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深化學理闡釋與理論創新,聚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智慧與力量。
經濟學院教授 曹躍群:
在黨的光輝歷程中,每一次重要會議都承載著引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使命。通過深入學習黨的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精神,不僅讓我對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也讓我更加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育人責任與學術使命。
學習過程中,我特別關注對于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要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和生態系統優化,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穩妥推進和實現碳達峰,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這讓我倍感振奮。
未來,我將積極把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最新理論成果融入教學科研與實踐,在核心課程中繼續補充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內容,持續增強學生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聚焦數字技術賦能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等重大問題,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同時,積極參與地方經濟決策咨詢研究,推動學術成果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身力量。
經濟學院講師 楊冰巖:
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閉幕之際,通過深入學習會議精神,我對國家戰略布局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有了更為系統和更加全面的把握。
回顧“十四五”,我國不僅圓滿完成多項經濟社會主要指標,部分重點領域更是表現突出,尤其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面向“十五五”,針對更為復雜多變的形勢,全會在既有成就基礎上,將“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作為標志性目標之一,并提出了“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關鍵路徑。
教育是科技自立自強的源頭活水。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深感使命在肩、責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積極響應全會“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號召,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設計探究性學習任務、開展跨學科項目、引入前沿知識成果等方式,營造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學習氛圍,為培養支撐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引領未來發展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黃銳:
“十四五”期間,我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經濟總量年增長5.5%,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成果,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社會保障網。邊疆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愈加深入,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持續推進,為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發展環境更加復雜,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和民族復興偉業,為未來五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深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通過深化改革與高水平開放,統籌安全與發展,必將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
面向“十五五”,我們將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持續提高辦學質量和研究水平,為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管理人才,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作出貢獻。
管理學院副教授 黃小琳: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國家未來發展擘畫宏偉藍圖、指明前進方向,意義重大而深遠。
作為管理學院一名教師,深感使命在肩。將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并將其有機融入教學科研全過程。在教學方面,要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著力引導學生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科研方面,將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賦能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深化理論研究與對策探討,為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撐。
未來,我將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嚴謹治學、慎思篤行,為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全部力量。
法學院教授 段威: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十四五”規劃收官、“十五五”規劃編制的關鍵時期召開,是全國各族人民高度關注的大事,必將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將小我融入大我,將個人匯入集體,堅定理想信念,把握挑戰與機遇,以更加主動的姿態積極作為。作為高校教師,我要更進一步立足崗位、精益求精,在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等方面積極探索、奮力拼搏,為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趙悅: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繪就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宏偉藍圖。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正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壯闊征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的嶄新局面。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肩負著服務邊疆民族地區發展的使命。未來,將自覺把全會精神融入教學科研全過程,緊密對接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聚力推進智能技術攻關與高水平人才培養。同時,更要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邊疆民族地區發展需求深度融合,重點探索智能信息處理等方向的應用創新,為助力邊疆民族地區產業升級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積極貢獻智慧與力量。(統稿:王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