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 為進一步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基層,促進高校資源與社區實踐精準對接,10月23日,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什剎海街道“馬院進社區”結對共建啟動儀式成功舉辦。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書記、副院長師英杰,什剎海街道工委書記陳璐,街道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時磊出席活動。儀式由什剎海街道工委副書記賈冬梅主持。

“馬院進社區”是西城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打造的特色品牌,旨在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理論資源與社區基層實踐深度融合,搭建常態化合作平臺,讓黨的創新理論從“課堂”走向“社區”、從“書本”走進群眾。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為核心使命,成為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秉持“兩個結合”、傳承紅色基因、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陣地。
此次馬克思主義學院與什剎海街道結對共建開展“馬院進社區”宣講活動,是立足街道高質量發展需求,深化人才體系建設,依托“北京西城·高校發展聯盟”平臺,聯袂打造的人才培養與基層治理“雙向賦能”的又一次創新實踐,旨在切實讓人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在什剎海落地生根。
陳璐在致辭中指出,什剎海街道地處北京中軸線的重要區域,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具海畔特色的基層治理模式。街道希望通過此次校地結對共建,進一步激活基層文明實踐的思想動能,持續探索“高校賦能基層、基層反哺高校”的協同發展新路徑,為什剎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師英杰在致辭中表示,什剎海是一部生動的“實踐教科書”,不僅記錄著老北京的歷史文脈,多元共融的社區生活更蘊含著值得師生深入學習的“基層智慧”。本次共建是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社區“教學相長”、雙向賦能的過程,通過充分發揮學科特色與青年力量,聯合街道共同打造理論宣講的“橋頭堡”、文明實踐的“試驗田”和校地合作的“示范窗”。

啟動儀式上,與會領導為中央民族大學學生代表頒發西城區“馬院進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聘書。現場,22個社區與22名學生宣講員一一結對,為后續常態化宣講與服務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首批22名青年宣講員正式上崗,他們將深入社區一線,陸續開展形式多樣的理論宣講、互動座談等活動,切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啟動儀式后,中央民族大學學生澤仁郎佳以《五聲音階的現代變奏:從〈望春風〉的改編走進“兩創”方針的生動實踐》為題,開啟項目首場宣講。他以吉他演奏為引,巧妙串聯音樂藝術與文明互鑒,深入淺出地闡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贏得了現場陣陣掌聲。
此次啟動儀式標志著“馬院進社區”宣講活動在什剎海正式拉開序幕,這不僅是校地合作模式的有益探索,更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基層落地見效的重要舉措。下一步,街道將以結對共建為契機,持續深化理論宣講常態化機制,聯合高校資源打造“家門口的思政課”,共同推動理論宣講成果切實轉化為基層治理與服務群眾的強大動力。

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研辦公室主任樸金麗,什剎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徐悅軍,西城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同志,什剎海街道機關干部、社區書記及20余名學生宣講員參加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