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 10月26日至27日,由我校中國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主辦的第八期“新時代民族理論與民族工作研習班”在校舉辦。來自39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相關教學、科研工作的45名學員參加學習。
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雄軍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將民族工作置于治國理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統籌謀劃。舉辦此次研習班,既是學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實踐舉措,也是學校彰顯辦學使命、發揮學科優勢、服務國家民族工作大局的生動體現。新時代民族高校工作正面臨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研究、創新課程教學模式、構建特色學科體系等重大課題。本次特邀授課的專家均在各自研究領域深耕多年,兼具深厚的理論積淀與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引領學員們站在理論研究的前沿陣地,激發創新思維,啟迪學術探索,共同破解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大命題。他希望本次研習班不僅能夠進一步深化新時代黨的民族理論與民族工作的學術研究,推動學科體系創新;而且能夠搭建跨區域、跨機構、跨學者的交流平臺,促進思想碰撞與智慧交融,凝聚多方力量,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共同譜寫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中國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祁進玉簡要介紹了中心情況,表示將以制定中心“十五五”科研規劃為契機加強與各界專家學者聯系,構建開放交流合作的科研機制,合力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

培訓中,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民族學院院長楊文炯,我校黨委常委、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關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少青,我校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楊須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立鵬,先后作了專題講座。

本次研習班還設計了交流研討與實地考察環節。在交流研討環節中,學員們圍繞“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程教學”“學科設置”三大主題展開討論。實地考察環節,學員們先后參觀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等展覽。學員們紛紛表示,通過實地參觀考察,不僅為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生動的“現實教材”,更激發了投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熱情與信心。
結業式上,來自5所院校的5位學員代表暢談了自己的收獲和體會,一致表示,此次研修是一次“理論再充電、精神再補鈣、使命再覺醒”的旅程,未來將把所學所思所悟轉化為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實際行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