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 10月24日至29日,應廣西藝術學院及第十四屆中國-東盟(南寧)音樂周(以下簡稱 “音樂周”)邀請,由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院長斯琴朝克圖帶隊,副院長王溪和許學東等十位教授專家及三位在校學生組成的代表團,赴南寧參與音樂周音樂會演出、學術講座、專題研討等系列活動。
10月25日晚,由斯琴朝克圖創作、泰國青年交響樂團演奏的交響序曲《草原節奏》在交響樂作品專場音樂會上演,現場觀眾反響熱烈。26日,斯琴朝克圖在廣西藝術學院開展題為《作品與感悟》的專題講座,講座結合其創作的多部作品及背后的創作感悟,詳細解讀如何以人民為中心,用心用情打造 “人民聽得懂、情感能共鳴” 的音樂佳作。同時,他緊密結合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的發展歷程,分享了學院在學科定位、課程體系搭建、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經驗與實踐心得。27日,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室內樂專場音樂會在南寧舉辦,音樂會以中西經典交融的藝術表達,凸顯學科兼容并蓄的建設視野,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29日晚,音樂學院青年教師、笙演奏家鄭楊與廣西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參加了音樂周閉幕式交響音樂作品專場音樂會。





音樂周期間,代表團參加了廣西藝術學院“召開的聲韻交織 南北和鳴”—樂團實踐與學科建設專題研討會。兩校專家學者聚焦“民族音樂傳承”“人才培養創新”“學科提質路徑” 等民族音樂發展核心議題展開深度對話并達成共識,表示今后將共探藝術院校高質量發展與民族藝術傳承模式,在民族音樂學術研究、藝術創作領域深度合作,共同推動民族音樂教育高質量發展。

音樂學院將繼續發揮音樂藝術在文化交流中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參與國內外高水平藝術交流平臺活動,以音樂為媒介深化文明互鑒。同時,學院將持續完善學科體系、強化人才培養、推動藝術創新,充分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時代風采,為促進中外藝術融合發展、增進各國人民友誼,以及推動我國音樂學科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