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 日前,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新疆地區民族舞蹈表演青年人才培訓》集中授課部分圓滿落幕,學員們通過系統化、多元化的課程學習和表演實踐,展現了豐碩的學習成果。本次學員成果匯報由前期課程教學內容與學員原創劇目構成,包含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國古典舞、現代舞等訓練組合,以及群舞學習劇目與獨舞、雙人舞原創劇目。
課程教學內容部分,有基本功訓練組合與中國民族民間舞風格性組合。在基本功訓練板塊,共有覺知舞引·雁形、中國古典舞身韻、現代舞技術,以及學員個人技術技巧展示,強化了學員們對肢體的認知與控制能力,建立了規范的身體語言體系。



在中國民族民間舞板塊,涵蓋7個民族、多種風格的組合,充滿高原氣息的藏族舞蹈、豪邁奔放的蒙古族舞蹈、含蓄內斂的朝鮮族舞蹈、熱情洋溢的維吾爾族舞蹈及氣勢磅礴的山東鼓子秧歌,這種跨民族、跨風格的系統訓練,不僅夯實了學員的專業基礎,拓展了肢體表現維度,更培養了對多元文化的認知與理解。




劇目部分共分為學習劇目和原創劇目兩大板塊。學習劇目部分,學員通過演繹蒙古族男子群舞《草原漢子》和彝族女子群舞《阿杰魯》,深入學習了經典作品的表演精髓,并感受到群舞作品的不同表演方式,增強了學員們的團隊協作意識。


原創劇目部分,學員們通過15個原創作品,以獨舞和雙人舞形式的作品排演,充分體現了青年表演人才的創造力與民族文化的當代詮釋。作品包含了中國古典舞、現當代舞以及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回族等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通過現代肢體語言傳遞情感,融合傳統韻律與創新編排,彰顯了各民族舞蹈的獨特魅力,同時也體現出學員們在這段時間的學習效果。




本次匯報,是60天學習的成果展示,更是對自我學習的檢驗。在學習過程中,學員們系統掌握了多個民族舞蹈的風格特征,增強個人創作能力與藝術感知力,全面提升了專業技能和藝術表現力。同時,通過學習更堅定了學員們的學習態度,增強了傳承發展中華民族藝術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未來,學員們必定將在舞臺上繼續綻放光彩,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弘揚不斷努力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