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春淪陷史陳列館的斑駁展墻訴說苦難,當長影舊址博物館的老膠片流轉信仰,當蓮花島影視城的實景炮火喚醒斗志 —— 這個夏天,中央民族大學 “赴東北歷史革命基地調研‘兩個結合’背景下紅色文化賦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路徑” 實踐團,帶著“以史為鑒、傳承精神” 的初心,踏上東北這片紅色熱土。
歷史回響,在鐵證中觸摸抗聯精神
走進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墻上日軍戰犯的罪行記錄、細菌活體實驗的刺痛影像、幸存者的血淚證詞清晰可見,講解員哽咽著講述的一〇〇部隊研制細菌武器、釋放鼠疫的惡行,無一不在訴說 14 年抗戰的沉重過往。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師英杰總結說:“我們不僅是在陳列歷史,更是在守護與傳播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種?!薄爸艺\于黨的堅定信念,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的東北抗聯精神刻進了每個人的心里,紅色文化的生命力在這里展現。

影像傳承,光影中的時代敘事
踏入長影舊址博物館,《白毛女》《黨的女兒》《英雄兒女》等經典影片的介紹墻依次展開,老膠片上的細微劃痕,仿佛都在流轉著跨越時代的紅色記憶。老片放映時,畫面里的戰壕、迫擊炮,又瞬間將人帶回烽火連天的歲月。
“電影修復師修的是膠片,留的是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講解員的一句話,道破了長影影像傳承的意義。從黑白膠片到數字技術,從記錄硝煙到描繪炊煙,長影的影像從未褪色。這些鏡頭里的信仰,不僅是電影藝術的珍貴遺產,更是幾代人用光影共同書寫的歷史篇章。
創新表達,歷史在沉浸體驗中涌動
長春蓮花島影視休閑文化園,為紅色記憶賦予了更具互動性的當代表達。剛入園,復原教室就吸引了實踐團成員的目光——木制老課桌、抽屜里的不銹鋼飯盒、桌旁的舊水壺,生動還原了前輩們讀書求知、立志報國的學習環境,讓人仿佛能看見當年青年為祖國繁榮奮斗的身影。
在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雕塑下,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們一同手握紅纓槍,模擬 “游擊戰”。當 “日本士兵” 和 “漢奸” 被成功捕獲,大家振臂高呼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救亡東北!”,稚嫩卻堅定的聲音里,滿是對英雄的崇敬與對民族的熱愛。
從定格的歷史到躍動的影像,再到沉浸式的藝術再造,實踐團在 “兩個結合” 的指引下,清晰探尋到紅色文化賦能民族團結的新時代路徑。調研仍在繼續,傳承永不落幕,民大學子正帶著這份紅色感悟,讓歷史照亮未來征程,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在青春的澆灌下,生長出更加絢爛的團結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