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 10月25日,“文物保護法跨學科對話”學術研討會在海淀校區中慧樓第一會議室舉辦。會議由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宣傳文化法治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文物學會民族民俗文物專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法教席聯合主辦,來自全國十余個高校、科研院所的法學、文物學、考古學、民族學等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文物保護和執法、司法等法律實務部門的從業人員等50余名代表參會,圍繞文物保護法的修訂與實施相關問題展開討論。
會議開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鄧群主持。中央民族大學科研處處長黃志輝致辭指出,我國文物保護工作進入了依法治理的新階段。當前需匯聚多學科智慧,共同探討法律實施與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的核心議題。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王漢衛表示,在《文物保護法》修訂近一周年之際,此次研討會的舉辦具有重要意義,期待通過跨學科對話平臺汲取智慧,共同推動文物保護法治建設。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原一級巡視員、中國文物學會民族民俗文物專委會主任委員何戍中強調了跨學科對話對法律實施的關鍵作用。
研討環節,與會者圍繞“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的法制構建”“文物保護法修訂與法制重建”“系統性保護視角下文物保護法的實施”以及“文物保護法治建設相關問題”四個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并就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的目標與方法、文物保護法律制度設計與實施的沖突、文物追索實踐中的核心挑戰與突破路徑等多個理論與實務熱點問題展開熱烈討論。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田艷教授總結指出,會議匯聚立法、司法、行政執法及多學科專家學者,圍繞新修訂《文物保護法》的實施展開深度交流,形成了三大共識:系統性保護理念已成為法治實踐的核心導向;跨學科方法為破解實務難題提供新路徑;青年學者成為研究創新的生力軍。會議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實證研究,在文化遺產權理論、數字法治框架等領域提出創新見解,體現了學術傳承與發展的蓬勃活力。此次對話不僅關注文物保護法制建構,更關注法律的切實實施,為推動文化遺產治理體系現代化奠定了重要學術基礎。
本次研討會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來自京內外文化遺產管理部門、研究機構、司法機關和高校師生50余人報名旁聽了會議并參與討論。本次跨學科對話不僅為完善文化遺產法治體系提供了多元視角,更通過學界與實務界的深度碰撞,為破解文物保護“最后一公里”難題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