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 7月21日起,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主辦的第二屆“青春正當時”文藝中國畢業季主題展演暨全國高校美育成果通過“線上+線下”雙平臺,以直播形式在“文藝中國”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展播,并通過點贊優秀作品來調動各校師生參與度,以此滿足學生不斷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
我校選送的舞蹈畢業晚會《“舞道中華·民族舞蹈作品薈萃”系列之--民族藝術英才專場晚會<承·夢>》、舞劇《海的盡頭是草原》、音樂會《春之樂章--民樂專場音樂會》三部原創作品憑借鮮明的主題立意、精湛的藝術表現及深厚的文化內涵,從眾多參評作品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展演單元。
民族藝術英才專場晚會《承·夢》


舞蹈學院“舞道中華·民族舞蹈作品薈萃”系列之--民族藝術英才專場晚會《承·夢》是以2022級舞蹈表演民族英才班為主體,通過保護傳承、守正創新,使得民族舞蹈文化得以跨越時空連接古今。該晚會以民族舞蹈為依托,深入挖掘和保護中華民族藝術瑰寶,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和獨特魅力,在舞動之中守住民族文化根脈。晚會包含四個核心篇章,由民族舞蹈、芭蕾舞、現代舞以及古典舞等多舞種共同構成,作品《胡楊頌》《石榴花開》《薩吾爾登風格性組合》等通過轉化傳統非遺藝術、聚焦小人物生活點滴,一方面展現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的民族氣節,另一方面也表達了當前我國人民對民族團結和新時代美好生活的贊頌。
舞劇《海的盡頭是草原》


舞劇《海的盡頭是草原》主創團隊由舞蹈學院師生共同組成。該作品聚焦“三千孤兒入內蒙”這一真實事件,展現出民族之間手足相親、休戚與共、守望相助的人間真情。20世紀60年代,上海遭遇自然災害,物資極度匱乏,無數孩子食不果腹、流離失所,生命岌岌可危。在這危急時刻,烏蘭夫提出建議,周恩來總理大力支持,內蒙古毅然張開溫暖懷抱,大規模接收南方孤兒。草原上的“額吉”們,用她們堅實的肩膀承擔起撫養孤兒的重任。劇中沒有刻意渲染苦難,而是通過幽默詼諧的生活片段,將草原人民對上海孤兒的悉心關愛與無微照顧展現得淋漓盡致。孤兒們從最初的陌生拘謹到后來的親密無間,并在草原上找到了新身份——“國家的孩子”。舞劇以鮮活生動的表達方式,刻畫出各民族間的情感紐帶,譜寫出一曲民族團結的宏偉樂章。
春之樂章—民樂專場音樂會


《春之樂章—民樂專場音樂會》由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攜手音樂學院精心打造,是音樂學院學科建設成果的集中展示,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特別是打造具有思政美育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該音樂會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通過“思想引領+文化浸潤+藝術實踐”三維聯動,打造“音樂思政”育人品牌。演出匯集了琵琶協奏曲《春秋》、吹打樂合奏《慶勝利》、箏重奏《我和我的祖國》等經典與新創曲目,不僅展示了音樂學院師生的精湛技藝,更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時代風采。此次活動以中國民族傳統樂器為手段,通過演奏經典曲目與當代創新,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激發藝術創造力、培養良好品格,還能促進民族文化的當代傳承,強化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此次入選美育成果展示活動,既是對我校藝術通識教育創新實踐的階段性總結,也充分彰顯了學校在民族藝術舞臺創作領域的先鋒探索、美育課程體系的前瞻性構建,以及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未來,我校將持續以美育為紐帶,深化民族藝術舞臺化創作,為培養兼具藝術素養與人文情懷的新時代人才、推動文化強國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